2015年6月4日下午3点,武汉大学陈胜利教授应邀来到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多媒体教室,为我院师生带来题为“电化学与电催化若干基础问题的再思考”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院长魏子栋主持,化工学院七十余名师生前来听取报告。
陈胜利教授现任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珞珈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燃料电池电催化”“纳米电化学”“理论与计算电化学”方面的研究,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支持,中国电化学青年奖。
讲座伊始,陈胜利教授首先对报告标题进行了细致阐释,并简要概述了电化学体系反应发生概况,然后从微观角度入手,结合电极尺寸纳米化的发展趋势引导大家进入以“电化学界面纳米化对电化学过程影响”为主题的研究探讨。
“界面纳米化后,电化学过程会发生什么变化?传统研究方法是否适用于纳米化体系?”围绕这些问题,陈教授分别从动态双电层模型的建立与涉及氢、氧电极的电催化反应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陈教授指出,传统研究方法仅适用于理想条件下的电化学体系,而真实的电化学条件十分复杂。他提到的“Marcus理论”完善方法、火山效应曲线与控制步骤的矛盾关系,是对传统研究方法的优化设计,其提出的理论模型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讲座结束后,陈教授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与我院师生进行了进一步交流,就同学们提出的“电子隧穿效应中的电化学阻抗”“铂上粒子分布密度不同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详尽解答。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加深了电化学界面纳米化的了解,强化了电化学研究的理论,尤其对电催化体系界面反应过程有了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