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甘孟瑜,女,1957年6月生,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大学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大学化学”负责人,重庆市“大学化学系列课程本科教学团队”负责人。先后主持或承担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10余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主编并出版教材8部,其中主编的《大学化学》(第2版)被教育部批准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化学》(第3版)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化学》数字化教材也评为科学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荣获各种教学奖励20余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两次评为重庆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教师。主持或主研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
1977年冬天,中国五百七十万考生之一的甘孟瑜参加了高考。40多年后甘孟瑜回望,在这场时代性的高考考场中,有那么一刻定格了她教育人生的起点。四十二年,弹指一挥间,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公开招录的第一批大学生,年逾六旬的甘孟瑜回忆:“那个时候啊,考上大学不容易,有什么专业就读什么专业了”。
话虽这么说着,大学本科才接触化学的甘孟瑜却从此头也没回的扎进化学,再也没从里面出来过。自此,与化学结下不解之缘,毕业后留校做了老师,1989年调回重庆,在重庆大学从事化学教学30多年……
学无止境,和学生一起成长
“大学四年得学多少知识?都一字不落得记在脑子里做不到也没必要,学会怎么学才是终身受益的”,这是甘孟瑜对学生说过最多的话。
对于大学教育,甘孟瑜坦言:培养不出自主学习的大学教育是失败的。在甘孟瑜的化学课堂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词贯穿了她的教学生涯。她的学生回忆,“当时其他班级的都在半期考试,而甘老师的班级是少数不用考试的,她鼓励我们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对比知识点自主学习探索,以成果汇报的形式了代替考试”。
聆听学生建议,定期教学反馈是甘孟瑜保持高质量大学课堂的另一法宝。大学教育与高中不同,学生不再被老师“包”着走。甘孟瑜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同时也不落下与学生的定期交流。面对学生对课堂教学,作业量等方面提出的建议,她总是乐意去听,去改善。有学生反映想在课堂上听到更多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知识,她便通过添加专题课外讨论,社会热点专题自主学习等方式引领学生根据自己专业兴趣去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除了对《大学化学》公共基础课程的教授,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也是甘孟瑜曾授课程之一。看似轻松简单的通识课背后,是大量的资料查阅和知识更新。“要给学生前沿的知识,展示最新的案例成果,作为老师必须得积极更新知识”。适应学生的需要,给学生更优质的教学与知识,是甘孟瑜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严师益友,给学生最好的发展
“他们应该都觉得我挺严格的”,在对本科生的学习要求和对研究生的指导中,甘孟瑜这样描述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她至今共指导了43名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专注于知识的培养不同,对于研究生,甘孟瑜极其重视培养他们的全面能力。在大量的文献查阅和科研实践中不断再学习,是甘孟瑜对所有不同基础,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硬性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新生,甘孟瑜也不做拔苗助长之事,而是循序渐进地让他们在独立学习中提高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动手等各方面的能力。
然而,截然不同的是学生对于她的评价,“甘老师平易近人,在对学生的答疑解惑上从不吝啬言语,给我们很多在学习上的建议”,一位上过她大学化学的学生何静说道。甘孟瑜不知道,学生们都懂得她的用心良苦,明白严格要求是对他们最大的负责。严师出高徒,在甘孟瑜的严格要求下,她指导的学生中 5 人获优秀毕业论文,35人获得硕士学位。
面对惰性学生,甘孟瑜没有放任不管。她常常课下找到这些学生,询问能否听懂,沟通学习上的困难。“现在很多学生,老师要求严格,学生不一定是愿意的,我们就用温和的方法,不能对学生不负责”。在甘孟瑜的课堂上,“聆听”常在,学生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出自己的要求,有充足探索和讨论的空间。
为什么如此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她这样回答:“将来学生步入职场,在不同层次的竞争者中,缺乏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学生往往后劲不足,相反,有这方面能力的学生能显示出更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把学生培养成能力型人才,是她的教学目标。
她将自己奉行的终身学习理念融入于学生教育的点点滴滴中,润物无声。
转换角色,倾心教学建设
对于教学,甘孟瑜好像有花不完的精力。她深知,教材是教学的蓝本,是课程教学的核心。2004年,由甘孟瑜主编的《大学化学》第二版在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30多年课堂教学经验的积累,在那一刻开始慢慢都汇成了宝贵的教学财富,在她主编的八本教材里,《大学化学》(第2版)被批准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化学》(第3版)被批准为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化学》数字化教材被评为科学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
不仅如此,在重庆大学首批教学团队创建过程中,甘孟瑜带领着团队,从最初只有8位成员到如今12位,将“重庆大学大学化学”课程打造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谈起这个项目,作为团队负责人的甘孟说道:“重庆大学非常重视教学改革,在这样的推动下,现在我们不仅有了自己的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在甘孟瑜团队的努力下,重庆大学的大学化学课程如今在整个西南地区名列前茅。
三十年前,甘孟瑜走进了重大;三十年后,新的校园,更好的重大,甘孟瑜始终如一的投入教育事业。在培养和教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目送着一代又一代重大人成长、成熟、毕业,走向新的人生征途的同时,甘孟瑜也从未停止成长。
因为,她知道,
教育不是结果,而是生命过程的延长。
教学相长,教育的本质是双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