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学术】第7届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暨海内外生物力学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

    来自: 生物工程学院       作者:   编辑:       时间:2019-07-25

        蔚学术之风,飨学术盛宴,谋学科发展。2019年7月20-24日,为期5天的第7届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暨海内外生物力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两江云顶大酒店顺利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大陆的各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山城,共同探讨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力学等领域近年来取得的最新进展。

        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暨海内外生物力学系列学术研讨会是活跃在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力学领域的学者共同倡议、发起和组织的高端国际会议。5天来,来自多国的参会专家、学者积极交流,在美丽的山城重庆碰撞出精彩的学术火花。

        7月20日晚,由全国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陈维毅教授主持,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分会)全体委员扩大会议在重庆两江云顶大酒店5-6号会议室召开。7月21日上午,大会共同主席、重庆大学王贵学教授主持本次大会开幕式,传达会议精神,向各位参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

    undefined 

    图片: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分会)全体委员扩大会议

    undefined 

    图片:王贵学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大会特邀报告、壁报论文引领学术前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樊瑜波教授在大会上做了题为“面向3D打印植介入体的生物力学设计”的大会邀请报告。樊瑜波教授介绍道,个性化植入假体具有巨大的临床和市场需求,3D打印为个性化植入假体的应用推广带来希望。然而,个性植入假体设计与临床应用仍有亟待解决的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多级结构拓扑优化,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有望推进个性化植入假体的设计、检测与监管,开展3D打印植介入体临床应用研究。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校董教授朱承教授做了题为“Mechanosensing via Immunereceptors”的大会邀请报告。该报告围绕免疫工程,以T淋巴细胞为例,综述了T细胞受体的力学传感特性,以及该特性在抗原识别/提呈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朱承教授在报告中还介绍了受力来源对免疫受体的配体识别、构象改变等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其对下游信号传导的重要意义。

        美国密歇根大学傅建平教授围绕“Synthetic Human Embryo-like Strcture:A New Paradigm for Human Embryology”做大会邀请报告,获得热烈反响。报告中,傅建平教授介绍了自己在人类早期胚胎模型建立、人类早期胚胎发育事件新理解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拨开了该领域神秘而未知的面纱的一角。

        会议茶歇期间,参会专家、学者对壁报论文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医疗与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前,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力学等领域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加速发展,致力于解决医学中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其高度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大会特邀报告及壁报论文涉及生物3D打印、免疫工程、干细胞分析、单分子分析、肿瘤防治等学术前沿内容,借此平台,国内外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力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得以高效交流,深入讨论,既给该领域研究带来了整体性影响,也为重塑该领域形态、强化服务社会本质、推动国内相关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undefined 

    图片:樊瑜波教授作大会邀请报告

    undefined 

    图片:朱承教授作大会邀请报告

    圆桌讨论会助力青年教师栽培

        大会还特地安排了一场中美科学家与青年学子之间的学术交流圆桌讨论会,深入介绍近年来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力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分享学术生活中的心得与经验。季葆华教授、王英晓教授、王丽珍教授、崔便晓教授共同主持此次青年学者圆桌讨论会。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就带领学生、开展课题、基金项目申请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对青年PI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据王英晓教授,“青年教师一定要自信,要专注,同时也要采取合适的战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小做大,积累经验。在开展研究和建立实验室过程中,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做起,工作开始步入正轨后,再开始扩展研究领域和科研方向。”王英晓教授的发言得到其他专家一致认可。此外,关于工作与家庭的平衡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家庭的确会占用工作时间,但是反而会帮助培养责任感,提升工作效率。

        此次圆桌讨论会上,各专家、学者、青年教师畅所欲言,大方分享自己的经历,相互表达自己的观点,营造出平等交流、意见开放、互助共享的氛围。青年教师处于由被带领者转向带领者的过渡期,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心态转变、经验不足、工作家庭平衡等问题,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意义非常。学术前辈们已积累相当多的经验,通过自己的努力从科研小白成长到学术大牛,因此,他们对此类问题的解答,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栽培显得尤其重要。

    undefined 

    图片:(青年教师)圆桌讨论会

    不忘初心,光荣与梦想

        会议期间,会场反复播放“不忘初心,光荣与梦想”纪念视频,回顾历届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暨海内外生物力学学术研讨会举办历程。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暨海内外生物力学系列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在北京首次召开,每三年举行一次。几近20年的历史,见证了无数该领域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传承发扬的过程,而这样的拼搏奋斗,仍在继续,没有止境。

        本届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暨海内外生物力学学术研讨会吸引了国内外知名院所的专家学者积极参加,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暨生物力学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借此为契机,为国内外的研究学者提供交流平台,强化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力学与国际同行间的学术联系与国际合作,促进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 

        据重庆大学校长助理夏之宁教授介绍,“此次会议召开,恰逢重庆大学建校90周年,因此我们也把此次会议划为‘学术校庆’系列重要学术活动之一。”重庆大学获得此次大会承办权,表明我校在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力学等领域的话语权和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建校之初,重大人便以“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为校训,时刻谨记肩负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此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对于我校历史亦是光辉精彩的一页。

        7月23日下午,大会共同主席、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王英晓教授主持会议闭幕式,至此,本次大会顺利落幕。下届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暨海内外生物力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22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召开。

    undefined 

    图片:全体参会人员合影